走进西藏
2004-06-15 13:32

    在喜马拉雅山北侧的中国境内,有一片广阔、宁静和生机盎然的土地。这就是中国的西藏自治区。这里有白雪皑皑的山峰、湛蓝深透的高原湖泊,也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高原地带待有的珍离异兽。西藏的面积有 120万平方公里,人口有 232万,其中95%是藏族。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高度为海拔4000米。西藏的首府拉萨是藏传佛教的圣城,布达拉宫是它的圣殿,每年来此朝拜的善男信女数以十万计。
   
    西藏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生活在高原的藏民族就与中国内地的汉民族及其他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到公元7世纪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当时统治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两次派遣使臣前往中国内地,向中国皇帝请婚,迎娶了皇帝的女儿文成公主。藏汉民族双方通过王室间的联姻、会盟,在经济和文化上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最终统一国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至今在拉萨的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文成公主的塑像,大昭寺前的广场上还矗立着公元9世纪的藏汉双方的“会盟碑”。
   
    此后,西藏与中国内地的关系继续发展。公元 l3世纪,西藏统治者与中国的元朝皇子正式议定西藏归属中国的协定,包括呈献图册,交纳贡物,接受派官设治。自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这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要早100多年。在这以后的几百年中,中国的中央政权和西藏地方政权虽历经更迭,但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不断加强,西藏作为中国一个行政区域的地位从未动摇。建立于14世纪的明朝和建立于17世纪的清朝,中央政权都直接掌握着任命西藏地方官员的权力,还派大臣驻藏,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
   
    西藏大多数人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悠久的形成过程中,派别较多。17世纪中国清王朝建立后,中国皇帝先后于1653年、1713年分别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五世达赖喇嘛和五世班禅额尔德尼,自此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以及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达赖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中国皇帝并颁布命令,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的选定须报中央政府批准,并派中央大员亲临监视。现流亡在外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就是在十三世达赖圆寂后,西藏地方政府依传统旧制向中央呈报寻觅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的办法,于1940年由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主席正式颁布命令,予以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即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5月23日,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丁“十七条协议”达赖喇嘛和班禅分别致电中央或发表声明,支持“十七条协议”,表示要“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
   
    最后一个“黑暗的中世纪”
   
    在美丽、富庶的欧洲,曾经有过一个“黑暗的中世纪”,其野蛮的酷刑和毫无人性的“初夜权”骇人听闻。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类似的罪恶在旧西藏却又持续了400多年。
   
    1959年前的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西藏广大农奴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作为农奴主的官僚、贵族和上层僧侣不到西藏人口的5%,但却占有着西藏全部的耕地、牧场、森林、山川和大部分牲畜。占人口90%以上的农级同当年美国南部种植园中的黑奴没有什么区别,农奴主可以随意买卖、转让、赠送、抵债、交换和玩弄、虐待。农奴结婚成家后,夫妻双方仍然分属不同的领主,至于他们的子女,则是一朝落地,永世为奴旧西藏的法典将人明确划分为三等九级,用法律规定丁人们的不平等地位。在一条关于人命的价值的奇特规定中,王子、大活佛等上等人,其命价为与尸体等重的黄金,而妇女、屠夫、猎户、匠人等下等人,其命价仅值一根草绳。旧西藏的司法制度赋予寺院和领主办理诉讼的大权,它的最大特色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体系。法庭的刑罚极为野蛮,如剜目、割耳、断手、剁脚、抽筋、推崖、投水等,还有一种把囚犯关在极为狭小的、钉满铁钉的木笼里的刑罚。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富举办的“西藏社会历史资料展”中,再现过当年血迹斑斑的历史事实。人们看到那些残碎的肢体、整张的人皮和令人发指的刑具,该会做何感想呢?
   
    在一份档案中,有一封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热格:
   
    本处需进行天女敬食佛事,需头颅四具,肠子一副,净血、污血、废墟土、寡妇经血、麻风病人血,各种肉、各种心、各种血、阴地之水、旋风土、向北生之荆棘、狗粪、人粪、屠夫之靴等物,务于二十日送往次曲康。
   
    次曲康,十九日”

    可以想象到,这封信将使多少农奴人头落地、肢体支解、妻离子散!在这野蛮黑暗的天日里,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根本谈不上的。不仅这样,旧西藏的经济长期陷入停滞和衰退状态.生产工具极为简陋,在“二牛木犁”的粗放耕作制度下,粮食产量停中有降;原始的放牧方式使草场和牲畜品种退化,疫病流行,兽害猖撅。农奴被强制进行繁重的劳动,负担着沉重的差役租税,遭受着超经济的盘剥,终年挣扎在贫困、饥饿的死亡线上。10世纪50年代,人口只有3.7万的拉萨城里,竟有4000多人是乞丐。在第二大城市日喀则,这个 比例甚至还要高些。恶性疫病不时流行而得不到控制,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5岁。
   
    百万农奴翻身
   
    1959年后,西藏开始丁跨越历史进程的现代改革。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民主改革,使西藏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农奴制社会一下子被推进到了现代文明社会之中。
   
    在农村,先是进行废除奴役和减租减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分配土地。在牧区,通过改革,使广大牧民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工具、牲畜和房屋。西藏劳动人民再不受农奴主的沉重差税和高利贷剥削,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区粮食产量1960年即比1959年增长了 l1.6%,牲畜存栏数增长31%。西藏人民开始得到争取温饱的生存权利。
   
    民主改革结束了“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实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宣告成立,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举行,西藏人民开始行使民主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利。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使这里的人民得到了高度的自治权利和特殊的优惠待遇,在民族、宗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有许多好于内地的享受。
   
    如今,许多藏族人士在西藏副台区内成了各级党政部的首席领导人,例如自治区的五任主席分别是阿沛·阿旺晋美、天宝、多杰才旦、多吉才让和江村罗布。有些人还在中央政府担任要职。相当于“国家议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从一开始就为西藏单独保留一个副委员长席位--这是一个不成文的惯例,甚至在十四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的头几年里,他仍保留着这个头衔。
   
    解放了的农级实现了温饱,当他们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快车时,已经离富裕不远了。到1993年,全区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660元,农村达到515元。其中藏北地区的牧业大县安多县的牧民的人均收入达到 l338元,超过了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自治区的城乡储蓄存款,到1994年的8月已达到了10.5亿多元,是1952年的4400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收录机、电话等现代家用电器已进入了普通百姓家。藏人的餐桌丰富了起来,日常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肉、蛋、蔬菜等。藏族传统的服饰更力口漂亮,用羔羊皮、水獭皮制成的藏袍,用玛玛瑙石玉制成的首饰,用金丝缎和银丝带装饰的民族帽等,已成为人们的日常服饰。
   
    今天的西藏是一个较典型的二元结构社区,古老而神秘的布达拉宫与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拉萨丽都假日酒店相映成趣。值得欣喜的是,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的藏传佛教,并没有随着民主改革和工业化的兴起而被扼杀,相反却得到了法律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的宗教事业迎来了它的春天。中央政府投入了1.4亿多美元专款用于修缮寺庙,全区已经有1425个寺院和宗教场所以及3.4万多僧尼在从容正常的教务活动,鲁教派的重大宗教节日也得到了恢复。历史悠久的大昭寺、桑耶寺等,目前已修葺一新。1994年,中央政府又资助大量资金、黄金和白银以及各种珠宝,重新大规模维修了布达拉宫,现已对僧俗群众开放。西藏宗教界人士在中国社会受到广泛尊重,当地神职人员有不少已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宗教团体还在政府帮助下开展丁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崛起在雪域高原
   
    西藏自然条件十分严酷。西藏高原空气稀薄,低温缺氧,气压及含氧量都不及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二,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的时间还不及中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的一半,可耕地仅占总面积的0.2%至0.3%。为改变西藏相对落后的面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特殊照顾。
   
    40年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经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都要保证不少于10亿元,按人均计算,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是最高的。除了给钱,中央还对西藏实行轻税政策,并且不限制向那里的贷款规模,银行实施优惠利率,地方外汇收入全部可以自留。西藏是世界上很少几个不收农业税的地区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藏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仅在拉萨有一座92千瓦的小型水电站和一个小型军械厂及一个小型造币厂,员工总数才100多人。今天,这里已经有了电力、煤炭、化工、机械、纺织等10多个大型产业,现代化工业企业已超过300家。与制造业相比,还是矿产业最有特色,在曲松县的罗布萨,有中国最大的铬铁矿;在羊八井草原,有中国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带有传统特色的民族工业产品日益向高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著名的西藏地毯、皮革、工艺品和神器等,已经走向国际市场。
   
    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缩短了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距离,往日的羊肠小道和用草藤连成的索桥已成为遗迹,人背畜驮式的旧运输体系早已被跑在高等级公路上的各色现代化的汽车所取代。十几条国内和国际航线以及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尼藏 j条国道,彻底改变了西藏与世隔绝的状态,区内交通也已连成了网络。邮电通讯农业的发展使西藏开始具有了信息社会的色彩,目前已有41座通讯卫星接收站,50%的县开通了程控电话;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已有710多座,地、市一般都能接收到5套以上的电视节日。西藏电视台还实现了与全国的卫星并网,回传的节目可以让全国和全世界都看到。拉萨城区的改造和扩建引人注目,居民住房面积已达100多万平方米,过去的土路已改建为花岗岩路面或柏油路。
   
    从1951年至今,西藏的藏族人口是千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段时间。1953年,中国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时由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申报西藏人口为100万;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杏,西藏人口为l25.1万,其中藏族人口l10.9万,占人口总数的94.4%;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西藏人口为219.6万,其中藏族人口209.6万,占人口总数的95.46%,人口的平均寿命也从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5岁。1981年至1990年,西藏藏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34%。,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数1.64个干分点。西藏的农牧区是中国唯一没有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地区,每个 妇女平均生育4.2个孩子。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对民族的兴旺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区卫生机构已达到1070个,床位 5042张,专业人员9683名,便当地每干人平均拥有2张病床和1.25名医师。人们只知道北欧国家实行免费医疗,而在西藏,这种政策已延续丁40多年,对相对贫困的人员和残疾人的待遇则更加优惠。
   
    旧西藏教育十分落后,而且被寺庙控制,全藏在校学生最多时不到3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和平解放后,西藏的教育事业得到很快发展,1994年,西藏已有3000多所各类学校,在校生达2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63.2%。为保障西藏的文化和传统源远流长,国家还规定在西藏的藏汉各族学生都要学习藏文。在今日的西藏、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免费教育,国家还对边远、偏僻地区的小学实行“包吃、包住、包穿”的政策。内地一些较发达的省份还被动员起来分担西藏的教育,中国内地有16个省市分别开设了西藏学校或西藏班。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国语、英语之外,还必须学习藏语文。在中国,全国规模的文艺表演、体育比赛以及备类艺术作品的展览,都不会缺少西藏的参加,而在某些项目上,他们的成就是第一流的。
   
    美好的明天
   
    199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为了加快西藏的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94年7月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等中央领导人以及中央备有关部委负责人、各有关省(区、市)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西藏的发展目标,即用特殊政策和特殊扶持,加快西藏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从现在起到1000年,随着国家支援西藏建设项目和投入的落实,使西藏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基本完成脱贫任务,便多数群众达到小康水平;西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下世纪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西藏情况的特殊优惠政策,确定了全国支援西藏的政策,安排了61个建设项目,涉及西藏的交通、能源、通讯、城镇建设、农牧业开发、医疗保健等一系列与藏族群众日常中活有关的建设,总投资规模☆达 I].8亿元人民币。西藏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区、市)都表示要为西藏建设出力,并承担了具体的建设任务。这种建设规模在西藏历史上是空前的。
   
    这次会议后,全国支援西藏的政策很快付诸实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中央18个部委、全国19个省(区、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都赴西藏考察项目,落实资金。到1994年11月,61个建设项目中已完成前期工作的有48项,占总数的77%。已开工建设32项,占51.5%,预计到199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时,可完工38个,占总数的61.3%。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的对西藏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融资、价格补贴、外贸、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改革、企业改革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抓紧研究,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
   
    全国支援西藏的行动激发了广大藏族群众的建设热情,对社会主义西藏的明天更抱有信心,他们纷纷拿出实际行动,快节奏、高效率地工作,为美好的明天更快到来贡献力量。
   
    今天的西藏渴望人们走近她,了解她,这个日益顺起的雪域高原,正在张开她那充满能力和活力的臂膀,准备拥抱世界,拥抱未来......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