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思想者》杂志刊登驻南非大使田学军署名文章《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不容挑战》
驻南非使馆
2013-01-16 17:09

  南非《思想者》杂志1月版刊登驻南非大使田学军署名文章《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不容挑战》,全文如下:

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不容挑战

  由于日本政府9月宣布“购买”钓鱼岛,近一时期中日关系陷入紧张,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日常对外交往中,不少南非朋友也向我询及此事,我愿借此机会简要介绍一下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早在14世纪就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明朝初年,为防御东南沿海的倭寇,中国政府就将钓鱼岛列入海防范围,对钓鱼岛实行管辖。中国清朝不仅继续把钓鱼岛列入海防范围内,而且明确将其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此后多份官方版图明确标注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1785年)也显示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在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钓鱼岛随台湾一起被日本窃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钓鱼岛等岛屿同被日本侵占的其他中国领土一起回归中国。1951年,美国等一些国家排除中国与日本缔结“旧金山和约”,规定美托管琉球列岛(即今日冲绳)。之后,美托管当局擅自扩大托管范围,将中国钓鱼岛划入其中。中国政府当时即声明该条约是非法、无效的。这表明,中国从未承认“旧金山和约”关于中国领土的任何规定,其中包括钓鱼岛。1971年,美国将钓鱼岛与琉球群岛一并“归还”日本,遭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的强烈反对和坚决谴责。美国政府不得不澄清,其“归还”的仅是“施政权”,不影响其主权。今年9月美国国会研究部发表的报告再次确认,当年“将钓鱼岛行政管理权转交给日本并不意味着对该岛屿的主权主张有任何倾向”。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上立场不同,这是客观事实,并一度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个难题。但从发展中日关系大局出发,上世纪70年代,中日在实现邦交正常化和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老一辈领导人达成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的谅解和共识。有关历史事实均有案可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和谅解,在建交以来的近40年里,钓鱼岛问题才没有给中日两国关系发展造成大的影响,两国各领域合作也才得以顺利发展。

  但是近年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立场不断倒退,不仅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还公然背弃两国领导人达成的谅解和共识,处心积虑地强化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先后采取了“命名”、登岛、调查、修法、巡视等一系列单方面行动,企图将其单方面主张强加给中方。特别是2012年以来,日本更是不顾中方强烈抗议,变本加厉策划了 “购岛” ,实施所谓“国有化”,图谋改变钓鱼岛现状,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并实现所谓“合法化”,企图迫使中国吞下钓鱼岛主权被侵占的苦果,这是我们坚决不能答应的。

  日本策划“购买”钓鱼岛,不仅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更是对二战胜利结果的公然否定,是对基于二战胜利结果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长期以来,日本对二战缺乏真正的反省。日本至今仍在靖国神社供奉二战甲级战犯,日本政要经常前往参拜。特别是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明显,日本国内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潮和行动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政客和政治势力展开了“竞赛”,比谁在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方面跑得更快、更远。“购买”钓鱼岛也是日本“右倾化”的一种表现。日本当前否认侵略历史和政治右倾化的趋势如进一步发展下去,会对地区和国际形势造成什么影响,值得所有人高度警惕。

  当前围绕钓鱼岛出现的事态,完全是日本一手挑起的。针对日本“购岛”这一严重背信弃义、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措施予以反击。今后事态如何发展,取决于日本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球现在日本一边。中国希望中日关系稳定发展,但日本不要幻想中国会吞下其“购岛”的苦果,不要继续抱有霸占钓鱼岛的幻想。中国不会惹事,但也不怕事。要缓和结束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局面,关键是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和现实,显示诚意,为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